(建始)从“沉睡茶山”到“网红打卡地” ——看建始县三道岩村“土味振兴”

三道岩村邀请本土网络达人开展助农直播。

通讯员蒋杭 向爱华 樊韵

近年来,建始县茅田乡三道岩村以党建为引领,“对标争先、盘活资源”为行动导向,聚焦干部能力短板、资源闲置难题,通过“学先进、强本领、促发展”三步走策略,推动村级治理提质增效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。

博采众长取精华,外出研学增本领

“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组织大家观摩学习,就是想让大家打开思路!”今年4月,建始县茅田乡三道岩村组织村‘两委’成员、党员及村民代表前往高坪镇花硒谷、三里乡马坡村等地参观学习。

在产业基地、党建阵地,党员、村民代表围绕党建引领乡村治理、产业发展与文旅融合等内容开展交流。

“马坡村把茶产业和文旅深度结合,打造特色品牌,给咱们村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!我们可以依托长江航务管理局驻村支持,把资源和经验用起来,让本村茶产业更上一层楼。”村民余传道参观后说,希望这样的学习交流可以多多开展。

“我总结出他们的三大成功经验,选出了一位好支书、配强了一个好班子;选对了一条好路子、确定了一个好产业;形成了一套好机制、总结了一批好经验。”5月,三道岩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袁秀兰同建始县90余名基层干部一起赴襄阳市、宜昌市参观学习。参观归来的周一碰头会上,她结合所见所闻,分享当地加强村“两委”班子建设、践行“两山”理念的工作方法,畅谈三道岩村后续在建强党组织、发展产业、“清洁家园”行动等工作上的新思路。

本土培训强根基,科技赋能产业兴

“乡村发展,产业是关键,技能培训得跟上!”茅田乡农技站站长徐春雨说。

为进一步提升村民发展产业的技能水平,3月以来,三道岩村邀请乡农技站专家、手工教师开展“订单式”培训。专家围绕茶叶管护、油菜种植等本土产业开展授课,并运用无人机等技术帮助产业发展。村民收获满满。

“以前茶叶管护全靠人工,不仅累,效率也低。现在可以用无人机施肥,又快又好,真是太方便了!”茶农樊家宣笑着说。

无人机技术应用让村民尝到了科技兴农的甜头,也坚定了大家发展产业的信心。

同时,三道岩村依托村内的“茶海山乡乡土人才室”,组建一支50余人的职业农民队伍,带领茶农开展电商培训,在田间地头帮助茶农解决技术难题。

目前,村内茶园规模达2000亩,今年以来带动90户村民增收20余万元。

闲置资产巧盘活,生态旅游绽活力

“三道岩风景美,可不能‘藏在深闺无人识’!”在三道岩慕野星河露营基地改造现场,袁秀兰介绍,立足茅田乡生态旅游发展定位,村里盘活闲置资源,通过出租土地等方式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。

“我们重新装扮基地,进一步优化服务,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三道岩,带动村里人气、财气!”露营基地负责人表示,基地已逐渐发展成为热门休闲打卡地。

“这里离城区近,车程不到一个小时,风景也很好,很适合带老人孩子休闲游。”游客小周说。在基地,这样举家游玩的游客还有很多。“五一”黄金周,基地每天接待游客300余人。周边村民在这里售卖茶叶、樱桃、菜油等农业产品,实现了多方共赢。

文化资源赋新能,人才返乡助振兴

“以前我们种的土豆主要靠线下销售,价格不稳定,还不容易卖出去。多亏了袁书记帮我们直播带货,销量起来了,价格也比以前可观。”村民余传军一边打包土豆一边高兴地说。

6月,村里的富硒土豆迎来了丰收季。为帮农户拓宽销售渠道,袁秀兰组织驻村工作队和村“两委”成员入户统计村民待售土豆,统一挑选、清理、打包,邀请本土网络达人开展助农直播,2天时间售卖5000多公斤土豆,销售额超万元。

同时,三道岩村注重人才培养,鼓励年轻人返乡创业。

“家乡发展越来越好,回来能干事!”返乡大学生余淑娟表示,村里提供跟班学习机会,支持年轻人创业,大家都有信心、有动力参与乡村建设,用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。

如今的三道岩村,干部能力强起来了、沉睡资源“醒”过来了、群众笑容多起来了。“下一步,全村将在党建引领、产业融合上持续发力,把三道岩的绿水青山变成村民的金山银山。”袁秀兰对未来充满信心。

本文转载自: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