恩施州农业农村局推进科技服务下沉,破解群众生产难题

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。实践活动开展以来,恩施州农业农村局聚焦农民群众对农业技术的迫切需求,稳步开展农业科技服务下沉行动,着力破解农业科技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的难题,从“小切口”入手,推动作风建设“大变化”,着力解决群众 “大问题”,促进“三农”事业“大发展”。

一、基层点单,精准对接群众需求。变党员“配菜”为基层“点菜”,恩施州农业农村局坚持真下基层、真访民情,将选择服务的主动权交到群众手中。干部下沉走进群众身边。每名班子成员包片1个县市或单位,全体党员干部落实社区“双报到双报告”“两定三联四参与”制度,班子成员走访村组134次、调研企业20次,党员干部走访、下沉社区266人次,深入田间地头、车间库房、千家万户,开展下基层大走访活动,深入探析“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”难在哪里,“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问题”堵在哪里,“基层单位的服务能力问题”弱在哪里。对症下药帮到民生点上。通过广泛听取企业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建议,收集部门问题清单12项,立足主责主业,拿出硬招实招,瞄准问题集中反映的基层对农技服务的迫切需求,统筹整合全州农业科技力量,强力推进农业科技服务下沉行动,将“群众想什么”与“党员干什么”精准对接,真正做到听“民声”、聚“民智”、解“民忧”。

二、整合力量,技术资源全面下沉。变会种地为“慧”种地,全州农技干部、农企技术骨干、“田秀才”“土专家”集结一线,下沉到村组、到田间、到企业传播科技知识,提供农业技术服务。三级包保全覆盖。按照“州级组建正高级专家顾问任团长的农业科技服务队、县级组建中级职称以上的技术骨干组成的服务大队、乡镇组建农技员、特聘农技员、龙头企业技术骨干组成的服务小分队”的模式分层分级选派农业科技人员,组建州、县、乡三级农业科技服务队包县包乡包村,构建“专家+农技员+示范基地+示范主体+农户”的链式推广服务模式,推动专家力量下沉到村、科技指导服务到田。问诊农田优服务。1200余名农技服务队队员奔赴八个县市,把实验室建在田间地头,实地查看农作物苗情、灾情及病虫害情况,把脉开方,精准施策。农机化技术、科学安全用药、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指导、市场经营主体能力培训指导等多个专家组服务队步履不停,活跃在全州农业农村生产最前线,围绕农业机械使用、选种用种、作物疫病防治等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600余场次,培训人数1.8万人次,解决农事问题800余项,了解技术需求、解决技术难题、开展技术创新、组织试验示范、实施技术培训、集成技术推广,让示范先进适用技术在生产一线“开花结果”。

三、智慧种地,藏粮于技成势见效。变看天吃饭为知天而作,科技下田推广优质品种、全新装备、高效种植模式,打好病害防治、防灾减灾、绿色生产、技术支撑组合拳。疫病预警再精准。我州101个薯卫士-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站点对晚疫病发生的预测准确率高达97%,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发布90余期,指导精准施药、科学用药,服务队在多个站点所在村开展监测预警系统技术培训,为及时利用马铃薯晚疫病的预测预报信息及科学防控提供有力支撑。防汛抗旱再主动。州级农业科技服务队组建8个抗旱减灾保丰收工作组赴8县市开展抗旱减灾督查和指导服务,指导农民在旱情期间对水稻、蔬菜、水果等作物进行科学管理,在田间洒播科技“及时雨”。全州累计组织农业抗旱工作组355个,派出技术人员6369人次在灾区一线开展农业抗旱救灾指导,组织人力141672人次、抗旱机械15488台套,通过抽水、引水、运水,已灌溉农田84.04万亩,投入抗旱资金7999.9万元。选种育种再精进。服务队分别赴巴东县木龙垭村、恩施市河湾村、宣恩县水田坝村组织实施水稻玉米新品种展示示范、田间正季种植鉴定和病害鉴评,组织专业合作组织、种粮大户等开展新品种展示示范观摩活动,真正让种企和农户看得到产品,看得出长势,呈现最直观最有底的“看禾选种、看禾推种”。专家团队对参展品种产量、品质、抗逆性进行跟踪鉴评,指导农民朋友筛选出更加适合本地推广种植的新品种,将优质品种送到了田间地头,将选种用种技术服务送到了农民群众身边。高效种植再推广。服务队重点推进薯玉豆复合种植、玉米大豆带状种植等推广应用,组织开展玉米大豆带状种植和薯玉豆复合种植模式下马铃薯、玉米、大豆等品种、规格、密度、播期试验及功能菌筛选试验,目前全州大豆玉米(包括薯玉豆)带状复合种植生产面积合计7.88万亩,“薯玉X”模式推广面积已达30万亩以上,极大程度上提高土地和光能利用率,增强作物抗逆性,提升机械使用效率,在保持玉米产量的基础上大幅度提升了马铃薯和大豆产能,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。